作者:霹靂貓(不在線上)
日期:2008-11-12 16:02
瀏覽:12580
回覆:1
發送私人訊息給   加入討論   
  

你有多久沒到台北火車站正前方的台灣博物館了呢?

門前的二隻大銅牛依然還在,歷經百年風霜的博物館也依然聳立,對照兒時的記憶,彷彿很遙遠,又依稀就在昨日。

位於二二八和平紀念公園內的國立台灣博物館成立於日治時期1908年,原址位於總統府後方的舊彩票局,1913年開始動工興建,1915年完工,作為「臺灣總督府民政部殖產局附屬博物館」使用,國立台灣博物館成立至今2008年剛好滿百年。等於說博物館成立已經滿百年了,目前博物館的主體建築要等到2015年才滿百年。


館史簡介取自國立台灣博物館網站 http://www.ntm.gov.tw/

本館成立於1908年,是臺灣歷史最悠久的博物館。當時日本政府為紀念臺灣南北縱貫線鐵路全線通車,於1908年10月24日設置「臺灣總督府博物館」,初開館時有典品一萬多件。1915年博物館的新館舍臺北新公園內落成啟用,成為日本殖民政府在臺興築之公共建築中的代表性傑作之一。

國民政府來臺後,本館於1949年改隸省教育廳,更名「臺灣省立博物館」,期間經歷1961年1994年兩次閉館大修,1999年改隸中央而更名為「國立臺灣博物館」(National Taiwan Museum)至今。各年代名稱雖異,卻是臺灣日治時期唯一度過戰火、經歷政權更迭,至今仍於原址開放營運的博物館。

這座從上一世紀初就立於臺北火車站前的博物館,座居清代臺北城東西主軸與南北次軸交叉點,以其典雅莊嚴的建築、豐富多樣的展示蒐藏與核心的地理位置為重要的歷史地標之一,1998年內政部評定本館館舍為「國定古蹟」。從日治時期的「臺灣總督府博物館」至今日的「國立臺灣博物館」,它見證了臺灣的歷史歲月,同時也記錄了這塊土地自然人文的點滴映像。透過博物館這道窗,您將看到臺灣地質、人文、動物及植物發展的軌跡和面貌。 今日的國立臺灣博物館仍延續當年創館時的規模,目前設有人類學、地學、動物學、植物學及推廣組等五個研究組,蒐藏研究以臺灣本土的文化歷史、生物物種及自然現象為主要方向,並將成果透過主題展示、教育活動、出版及各項合作計劃等方式呈現與延伸,服務廣大群眾,達到博物館教育的目標。


站在台灣博物館的門口,是看不到台北火車站的,車站向右偏一點,被新光三越大樓遮住了。


銅牛


銅牛

這對銅牛大有來歷,本來大家都以為是日治時期昭和十年 (1935年),日本紀念統治台灣四十週年,舉辦「始政四十週年」博覽會,當時在中國東北的滿清遜帝溥儀已建立「滿州國」,滿州國贈送給當時的台灣總督作為賀禮,並安置在台灣神社前。

根據正確的說法是,一隻是旅台日商川本澤一,另一隻來自北海道小樽仔。銅牛當時也是放在台灣神社前,台灣光復後,神社被拆毀,銅牛就轉給台博館收藏,並安至於此。

參考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 http://www.tonyhuang39.com/tony0366.html

 


國立台灣博物館
國立台灣博物館的建築風格為仿西洋古典式建築,入口正面為希臘神廟式的建築式樣,逐級而上的階梯、巨大的多立克柱式和飾有華麗花葉紋飾的山牆為主要的特徵,搭配頂端的羅馬圓頂,塑造出莊嚴神聖的權威意象。

資料來源取自國立台灣博物館網站 http://www.ntm.gov.tw/


國立台灣博物館正面


國立台灣博物館前廊


大廳
大廳是可以拍照的,但是二側的展覽廳就不可拍照了,樓上其他的展覽廳又可以拍照。


圓頂與彩色玻璃


廳內的長廊,三種不同的風情


臺灣總督兒玉源太郎的銅像


民政長官後藤新平的銅像


地下室的臺灣鐵道百年特展



對面的土地銀行正在改裝,將來這邊也屬於國立台灣博物館的範圍,將連成一氣,有更大的展覽空間。


國立台灣博物館前面的圍欄拆掉了,空間更顯的開闊

 

線上地圖




發送私人訊息給   加入討論    通知管理人員    預覽列印    轉寄    蒐藏           
     
編號:740
作者:亂吹口哨
日期:2008-11-24 20:33
          

吼~說到這個公園,讓人回憶多多,想當時年紀輕輕時,也在這裡花前月下咧~只是,現在應該沒有男女朋友在這裡約會的吧?!
     
搜尋:
欄位:
類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