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慢遊客(不在線上)
日期:2013-06-16 00:43
瀏覽:11466
回覆:0
  加入討論   
  
剝皮寮,我第一個浮上的念頭就是跟「人皮」有關嗎?會不會跟清代梟首或是原住民出草有關?來猜猜看,剝皮寮的地名是剝樹皮、人皮、獸皮,還是根據原住民的發音而來的?

剝皮寮的地名,從清代的福皮寮、福地寮街,日治時期叫做北皮寮 (北皮很像台語的剝皮發音),光復以後就叫做剝皮寮。雖然沒有一致的定論,但根據大多數的說法,都跟剝樹皮與獸皮有關。

剝獸皮,西班牙與荷蘭人都來到遠東,與原住民交易獸皮,製作皮革有關;剝樹皮,也可能是淡水河上游樹木砍伐,或是由對岸福州進口的杉木,在此剝皮與加工。我個人認為,這二者都有可能,也都有可能同時進行。淡水很早以前就開港,位於上游的艋舺 (萬華) 也是重要的貨物集散中心,一府二鹿三艋舺也代表者當年的繁榮,所以這二項都有可能是先民早期貨物交易的標的。

剝皮寮在日治時期就已經很繁榮了,但原有的街道寬僅三公尺,過於狹窄,因此日本人開闢了現在的廣州街,而老街就變為後巷;臨廣州街的店舖,以當時流行的巴洛克建築風格為主,並且改為前後店面的樣子。

根據資料,在日治時期,剝皮寮老街就已經被劃為老松國小的校地,光復後,此一都市計畫繼續的沿用;因此,這塊區域的房屋不再改建。政府於民國77年(1988年)開始進行土地徵收,民國88年(1999年)淨空剝皮寮,在地方人士的奔走與呼籲之下,台北市政府順應民意,開始推動老街的維護與修復計畫,並在此設立了「台北市鄉土教育中心」。

#01
剝皮寮老街位於康定路與廣州街交叉口,假日這個路口車水馬龍的,想要找個路口淨空的角度很難。

#02
臨廣州街街道一景

#03
橫的是康定路,對照縱向廣州街另一側的高樓,剝皮寮老街能夠保留下來,實在是很幸運的一件事。

#04
老街,就一定有老樹

#05
老街一景

#06
某戶內的灶台,旁邊應該是水池,利用柴火的溫度,加熱旁邊的水池,這也是先民很智慧的做法。

#07
老街內的藝人嗎?還是志工裝扮的

#08
老街一景,主街道

#09
老街一景

#10
老街一景,這個麵攤上面的東西都是裝飾

#11
老街一景

#12
販賣飲料的商店--久違的黑面蔡

#13
臺北(大佳臘)風雲三百年-陳賴章墾號特展

#14
老街一景,舊的是紅磚,新的是鋼樑玻璃屋

#15
老街一景

#16
古早古早的出租汽車,現在的小朋友一定以為計程車都是黃色的,以前馬路上跑的計程車可是五花八門的。

#17
老樹盤屋

#18
從屋外看更明顯,這棵老榕已跟房屋合為一體了。

#19
很可愛的人偶,他看到你舉起相機,會主動停下來讓你拍照。

#20
老街一景

#21
這是另一側的展館,主要是從前的衛教等內容。

#22
老街內的老街,這一側的對面就是老松國小

#23
這邊就不像另一側比較懷古了

#24
老建物的原貌

#25
展館內一景

#26
拱行的走廊,左側是老松國小





  加入討論                       
搜尋:
欄位:
類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