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葛瑪蘭(不在線上)
日期:2018-05-10 12:16
瀏覽:5761
回覆:2
  加入討論   
  
在宜蘭有這麼一塊被世人所遺忘的樂土,靜靜地坐落在鬱鬱蔥蔥的太平山腳下,曾經因伐木產業而風光一時的樂水部落,隨著產業中斷,經歷被時代遺忘二十年與外隔絕的日子後,為了找回昔日榮光,樂水居民們懷著對部落的熱忱之心,將得天獨厚的自然生態與傳統的泰雅文化做結合,用新的眼光、不一樣的角度,讓樂水部落再現風華。

伐木業退燒 風災阻交通 昔日風華已不在


樂水是一個被日本人強制遷徙而成的部落,早年日據時期,日本人覬覦太平山潛存的檜木,要求樂水部落的居民們遷移,而居民們為了維護部落的泰雅文化曾經站起來反抗,但蕃刀終究抵不過大砲,被迫從四季遷徙至濁水,因此樂水部落早期也被稱為濁水部落。

在當時伐木依舊興盛的時代,日本人在太平山建立了森林鐵道以利於檜木的運輸,而遷徙後的樂水擁有廣大的平台,也因此建立「樂水火車站」成為太平山檜木運送的中樞站,擁有交通建設後,大同鄉公所、警察局等等行政機關也相繼駐進,與之而來的便是產業及部落的興盛,樂水社區發展協會的總幹事曾勝二感慨的說:「當時的樂水就如同現代的西門町般的繁華。」

然而,在一九七八年的一場風災,中斷了太平山的森林鐵路,同時也中斷了樂水對外的聯絡道路,想要買生活用品都得跋山涉水的越過蘭陽溪到市區採購,加上伐木產業的衰落、漢人的外移,樂水部落內的泰雅族人們就這樣被遺留在山裡,伴隨著山豬、山羌經歷二十年與世隔絕的時期,二十年後外部道路的建立才使樂水與外界再度接軌,而二十年來的落差,促使樂水從曾經最風光的部落變成那個太平山腳下被遺忘的部落。

用樂水日曬米找回二十年被遺忘的時光

二十年來的「被遺忘」,人員及生產力不斷的流失,青年也不願意回鄉,而既有的泰雅文明也面臨傳承的危機,於是曾勝二和族人們召開了部落會議,曾勝二說:「如果我們的東西、我們的文化找不回來,就會跟很多部落一樣消失殆盡。」為了振興部落,重返昔日榮光,曾勝二等人認為人文、生態、產業便是樂水部落復興的關鍵。

部落的面臨沒落、消失的危機,曾勝二決心帶領族人一起重新樂活樂水部落。攝影/徐安辰

現代社會的產業發展快速,而發展的同時卻也造成了生態的破壞,然而山勢的阻隔、交通的阻斷,促使樂水部落一度被遺忘,但同時也使他們躲過工業的汙染,造就樂水有著如世外桃源般的環境,孕育出無毒、有機的日曬米以及農產品。

樂水部落的居民們有效運用部落內的各塊土地,種植有機無毒的農作物。攝影/徐安辰

不同於用機器的穀曬法,樂水部落所種植的稻米使用傳統日曬古法,有機米在機器的高溫烘焙下,稻米所擁有的微量元素將受到破壞,然而,使用自然日曬的方式才能讓稻米的營養成分完整保留,口感和香味也是機器所比不上的,稻田旁的灌溉溝渠,游著在乾淨環境下才能生存的苦花魚,而這些苦花魚也代表著樂水日曬米的有機環境認證。

深度生態旅遊的整合 齊心再現人間樂水


除了在產業面以「樂水日曬米」及相關有機農產品作為推廣外,樂水部落更將產業與人文和生態做結合,曾勝二直言道出,樂水部落跟其他社區相比並沒有特別凸顯的產業特色,也沒有特別亮麗的自然生態,然而,當一點點的產業、一點點的生態和既存的泰雅文化做一個完整的客製化整合時,樂水就會變得很不一樣。

然而深度生態旅遊的整合並不容易,樂水部落的居民建立了有系統的組織,同時增加人員的培訓、修復傳統建築,並透過泰雅特有的傳統歌謠及舞蹈,重新訴說著當初部落被迫遷徙的回憶,部落族人莫那哈勇也感性的說:「每當唱起泰雅的傳統歌謠時,淚水也就不自覺地流下了。」找回那快消失的泰雅文化後,最後修復生態步道,重現樂水生態。主要負責旅客接待的「偕家三兄弟」負責人偕婉貞說,部落每個人都有各自的專長及負責的領域,把對的人放在對的位置上,深度生態旅遊的推動也不再困難。

負責接待樂水生態旅遊的「偕家三兄弟」,為迎接即將到來的觀光客在練唱泰雅傳統歌謠。攝影/徐安辰

或許過去的風光已經黯淡,但現在的樂水部落將人文、生態、產業做結合,而在未來,樂水部落也將繼續推動產業的升級,用生態旅遊的方式,讓更多人來到樂水、認識樂水,那個在太平山腳下曾經被世人所遺忘的「人間樂水」。

文章載自 太平山腳下的樂土,被遺忘的樂水部落





樂水村的故事

樂水村原名濁水村,於民國三十五年成立。
日本據台,開始理蕃,為了順利劫取太平山檜木資源,日本人派出兩位醫生,因一場誤會展開了持續十多年的衝突抗爭。之後被日本人強制遷移至現地,部落居民人數急速下降,差點遭到滅族。日本人教導泰雅族人在此地的濁水溪沖積平原種植稻米, 以取代傳統的山地輪耕方式。

太平山開採森林之後,太平山森林鐵路平地線(羅東林鐵)完工通車,濁水設有火車站, 而成為繁榮的部落。台灣光復後(1945),大同鄉鄉公所就設於濁水村的瑪崙部落。 民國40年,政府以濁水地名不雅,改名為「樂水」。後來濁水溪也改名為「蘭陽溪」。
光復之後,太平山持續伐木,政府也選定此地設立大同鄉公所,閩南、客家等族群也相繼進入。以前部落中有火車站、鄉公所、電影院、醫院、郵局、理髮廳,甚至還有客家信仰的三山國王廟,漢人跟原住民買米,原住民跟漢人買鹽,大夥和樂融融,就好像現在的西門町鬧區裡。

民國67年颱風重創,太平山鐵道中斷,民國68年大同鄉公所搬移到靠近平地的崙埤村,民國71年停止伐木。停止伐木後,從民國67年開始直到民國87年,整整20年,樂水部落沒有聯外道路,連想到市區買鹽巴都得涉水越過蘭陽溪;正繁華時,一間樂水國小就有五百多位小學生,現在全校只有25人,小學生畢業後才不過13歲,也得離鄉到外地上中學。漢人遠離,產業中斷,只剩樂水部落的泰雅族人獨自被遺留在山區,伴著山豬與山羌過活。樂水從此更為沒落,而成為「被遺忘的部落」

樂水社區發展協會 電話:03-9801473
地址:宜蘭縣大同鄉樂水村碼崙路46號 信箱:
kacuzi175@yahoo.com.tw




  加入討論                       
搜尋:
欄位:
類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