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忘在都市中的安康平宅 攝影寫真
吆吆(不在線上)
日期:2013-01-20 04:17
瀏覽:10317
回覆:1
發送私人訊息給  加入討論  引言   通知管理人員  預覽列印   轉寄   蒐藏     
# 1  

冷冽寒冬乍暖讓人直想往外跑,沿著木柵興隆路三段緩坡而上安康社區,乍看頗具代表的平宅邨屋,門牆以碎花黃漆妝點頗有設計味,午後成片的邨屋看似寧靜又祥和;這片一千多戶的四層平宅建於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已四十年屋齡的社區相較於急速建設的都市是舊了點,對照周遭新建的高級住宅大廈更形成乖張對比。


面臨興隆路的邨屋面牆,碎花黃漆頗有設計味,不覺有一丁點諷刺。


老舊平宅跨過十米道就是美輪美奐的嶄新大樓

四層樓公寓都沒有電梯,樓梯間狹窄而陰暗,每戶僅十多坪格局非常狹小,宅內採光通風皆缺乏,從前排走到最末一排,家家戶戶門前堆著資源回收物品;趨前和邨屋的弱勢居民閒聊,可以感受他們雖窮卻活得自在逍遙。

一千多戶老舊平宅位在文山區中心,與兩旁的高級大廈形成對比;帶著相機逐次穿過一棟棟平宅川堂,隔著十米馬路在陽光映照下,卻是美輪美奐的嶄新大樓;台北人在意「建物住宅」這一件事,遺忘的卻是住在平宅的「人」。


穿梭在車間的小弟弟


腳踏車似乎是這裡小朋友的最愛


不管女生男生、小朋友都愛騎著腳踏車呼嘯而過


大姊姊載著小男生,人行道上玩得好開心


爸爸拖著小朋友的車車回家去


社區居民不會承認自己是貧戶,但有能力追求好生活都會離開,留下的是老人和學生


好不容易冬陽出現,邨民不論老少都出來曬太陽,似乎很幸福的享受


為國家犧牲了一輩子的老兵,偷得浮生半日閒


流浪黑狗也賴在草地上曬冬陽


憨直邨民看到鏡頭不會畏懼


鰥寡孤疾是安康平宅的寫照~每天上班時候常會看到這位邨民在十字路口比手劃腳


資源回收在這裡是普遍的職業~拾荒的老人


和這位資源回收的歐己桑閒聊,可以感受他們雖窮卻活得自在逍遙~特別叮嚀要拍得美一點


不時有路人駐足和社區資源回收者打氣閒聊


冬陽出現,邨民聚集在廊道壳瓜閒聊,窮?有什麼好怕!


四十年舊邨屋經裝修疲態不大,冬陽午後看似寧靜又祥和~某些居民談起自己社區會面露難色


屋齡雖四十年舊了點,但被安置的居民每個月只要付幾百元就可以住三年,住民大多是低收入戶和困苦的退伍老兵。

安康社區位於台北市文山區木柵路二段與興隆路三段叉口附近,平宅興建於1970年代,是台北市第一批也是規模最大的平價出租住宅。









 

發送私人訊息給  加入討論   引言   通知管理人員   預覽列印   轉寄   蒐藏      
     
無圖示
作者:Michael(不在線上)
日期:2013-01-21 21:12
發送私人訊息給  回覆  引言  通知管理人員       
# 2  

看了這些照片文字,節錄很久以前時報周刊的報導

你不知道的台北 101腳下,有被遺忘的台北貧民窟
報導/李明軒2006.2.14《時報周刊》

貧窮國宅九人擠十坪 報導/張志勤、李明軒

在台北市政府規劃給低收入戶的五個「平民住宅」中,安康平宅算是面積最大的,一千多戶破舊住宅位在文山區的中心位置,與兩旁的高級大廈形成對比;就像是美國的布魯克林區,附近的居民談起這裡,每個人都面露難色,不願承認自己是貧戶。

「三十年了,那裡一直都是社會低階層人住的地方,每到晚上就會發生一些亂七八糟的事情,飆車、販毒、車窗被砸,還有女孩子走在路邊就被拖了進去,我們並不是不同情弱者,只是把這些人都集合在一起,卻形成犯罪的溫床,這樣真的好嗎?」

附近的鄰居怨聲載道,不過住在這的居民卻很無奈,當地里長高德四提到這個的問題,就開始搖頭。他說就是因為社會局集中所有的問題家庭,讓這裡經常會發生意想不到的事,但安康平宅的問題,卻不是拆掉就可以解決的。

高德四說:「當初社會局基於善意安置低收入戶,被安置的居民每個月只要付出二百七十五元就可以住三年,住民大多是低收入戶和困苦的退伍老兵。貧窮,讓他們無力教育下一代,也讓犯罪問題在此地滋生,但如果拆掉重建,犯罪問題解決了,但這些弱勢族群要漂流到哪去?就算出去了,哪裡又容得下他們呢?」

窮困的惡性循環

一位坐在社區旁的林伯伯,孤寂的身影每天都在自責。他告訴我們,他的老伴很早就走了,一個女兒嫁出去後再也沒有回來,兒子每天只會吸強力膠,監獄進進出出不知道多少次,常常抱怨老父為什麼這麼窮還要生下他,從小就對有錢人家不滿,所以前科累累,不是偷就是搶,現在還染上了毒癮。

「管不動嘛!我不是不知伊是歹兒,但伊吸強力膠後伊連我都打,我對他也沒有一點辦法。而且,伊變成這樣都是我害的。」林伯伯言談之間,顯露自己的貧窮,才是一切悲劇的原罪。

籍貫江西的王賓老伯今年已經快八十歲了,在當年金門古寧頭大戰中得過戰功,卻也因此而瞎了一隻眼睛,他住在這邊十幾年了,想搬走也一直無能為力。

「原本住在這裡也是不得已的事,想說兒女長大後就可以把我接走,但是命運捉弄我,兒子跑船出事啦。人在海裡屍體都找不回來,前妻也因為我太窮離開了,現在去大陸娶的妻子還要匯錢給大陸老家,兩人一個月一萬多元的榮民津貼要吃飯、看病,那有能力去外面租屋,不然怎麼辦呢?有房子住就算是狗窩,也比流浪街頭好吧。」

指著牆上親人照片與戰功獎狀,王賓老伯帶著濃厚的鄉音,言談顯得有點激動。「我為國家犧牲了一輩子,現在淪落成這樣,窮?我不怕!只求政府留下這間破房子,讓我可以死在自己的家。」

安康平宅中還有另一個問題,也就是貧困的惡性循環,每戶十幾坪大空間,不是只有孤單身影,就是擠滿了成堆的小孩。

今年也快八十歲的陳老伯,與兒孫一起住在安康平宅的三樓中,在外人聽來應該是含飴弄孫的家庭,但他們的問題是,一家九口全靠兒子在外打零工支撐家計,六個孫子連上學都成問題。

陳老伯說以前兒子在做鐵工,原本一家在外租屋,雖不富裕也和樂融融,五、六年前景氣不好,工作不固定了,全家才搬遷到等於免費的安康平宅來,一家九個人全擠在十坪大的木板隔間之中。

讓陳老伯擔心的並不是空間狹小,而是他的六個孫子的教育。他無奈地說:「沒錢上學是一個問題,還有我看到很多這裡的小孩,十幾歲就出去不願回來,男的混幫派,女的當舞小姐,難道我們的貧窮,還要繼續在我們的子孫延續下去嗎?」
     
搜尋:
欄位:
類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