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機品牌故事:Nikon 攝影寫真
布列塔尼(不在線上)
日期:2014-03-20 22:24
瀏覽:13728
回覆:0
發送私人訊息給  加入討論  引言   通知管理人員  預覽列印   轉寄   蒐藏     
# 1  

左:2008年 Nikon LOGO 與 1917年剛創立 NK LOGO


世界著名的相機公司尼康今年度過了91歲生日,回顧歷史我們可以發現許多的創新來自經驗的累積,本文透過歷史的回顧,讓網友們可以更進一步瞭解相機進步與發展,作為認識品牌故事的第一部。尼康創建於1917年7月25日,當時名為Nippon Kogaku K.K.日本光學工業株式會社,史上雖定自1917年為開創日,實際上是將源自1881年創立的3家小型的光學公司(東京計量器製作所、岩城玻璃製作所以及藤井鏡頭製作所)重整後合併。這次整合除了聚集了大約200名員工外,更自外禮聘8名德國技術工程師,開始精密光學玻璃鑄造。

1918年,Nippon Kogaku K.K.新廠房啟用,1921年開始推出反射式望遠鏡,口徑最大達到10㎝。1920年,Nikon力邀德籍工程師 Heinrich Acht 前來日本,開始了鏡頭設計工作,由於當時光學技術幾乎以德國為首,Acht的加入不僅為 Nikon 帶來了寶貴的技術資源更強化了生產與品管知識。Heinrich Acht合約期滿回國後,改由日本工程師 Kakuya Sunayama 接手,他根據Acht所留下的基礎在1929年完成了Nikon 第一顆 120mm f/4.5鏡頭,1931年 Kakuya Sunayama 更進一步改良這款 120mm f/4.5鏡頭達到與德國 Zeiss 同級的水平,並正式啟用Nikkor(尼克爾)商標進行銷售,而Nikkor這個LOGO其實是從顯微鏡產品線上沿用下來名字。1937年尼康完成了50mm/f4.5、3.5和2.0 的光學設計工作,但當時尼康還沒有自己的機身,所以早期產品仍以顯微鏡、望遠鏡聞名(例如:1921 MIKRON 4x, 6x ),早在相機之前 NHS 的名號已經於科學和工業界裡所周知。


德國工程師 Heinrich Acht

1921 MIKRON 6x 雙筒望遠鏡



二戰前後 Nikon 發展


120mm/F4.5這款鏡頭一直沒有進入量產,當時日本也接受自德國輸入的 Leitz 和蔡斯鏡片和鏡頭販售,Nikon這個試作品被用來爭取成為與海外製造商驗證相同的生產實力和品質。1930年後,Nikon 不斷透過技術交流和自身的努力開始試產一系列攝影用鏡頭從50mm到700mm不等,主要用於大型照像機上,也從這個時期起『Nikkor』這個字被採用。不過真正 Kogaku 可以生產全部鏡頭原件則是到了 1947中期以後;這個時期主要產品多被用在二戰軍用裝備上。

儘管,Kogaku已經掌握了生產照相機的鏡頭和機身技術,但還未開始生產一架真正屬於自己的照相機的另一個原因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此時,Nikon 成為最大的光學軍械供應者,隨著戰爭日益升高,Nikon旗下擴充了多達19家工廠和23,000名員工。由於品質優異,大戰其間所生產的雙筒望遠鏡、空照鏡頭,投彈瞄準鏡和潛望鏡等,至今仍被日本軍事收藏家所珍藏。


1950年紐約時報刊登Nikon是日本相機的代表!


浴火重生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結束後,Nikon在美軍佔領下面臨重組的命運。戰爭結束後不久,Nikon將軍用生產線改成製造民用光學產品。這個時期Nikon僅剩下一家工廠以及大約1400名雇員。不過,Nikon 主要的技術資源與人才都在,加上戰前許多獲得好評的光學產品。所以,1945年到1946初 Nikon 緩步從戰後的廢墟中站穩了腳跟。

為了把握好不容易才成長起來的市場,Nikon決定砸下僅有的資源開出一架屬於自己的照相機。最初考慮的對象從 6x6 TLR開始,但接著發現 135mm 有著更輕便的體積和負擔得起的價格,也因此TLR的計畫後來便因經費轉移而被終止,取而代之的就是 135mm 的設計。1946年4月15日,Nikon 決定生產20架此型相機作為 Sample,並作為後續實驗改進之用。1946年9月 Nikon 的照相機計畫首次在媒體曝光,也在這個時間點確立了產品和公司名字『NIKON』作為主要的商標。相機實際量產則等到了1948年初才成形,也就是 Nikon 第一台相機 Nikon One。


1948 Nikon的第一台雙眼相機 - Nikon One 35厘米連動測距相機上市



Nikon One 採用了當時兩大最搶手相機 Leica和 Contax 混合體,Nikon 成功地結合了這兩類相機的優點開發出功能更強的機種。Nikon One 具有 Contax 有棱有角的外形、可卸下機背、機頂安裝快門控制盤、前對焦環以及鏡頭扎口;又採用了Leica相機 RangeFinder 取景器和焦平面快門。Sample 機在試製完成之後,所有測試者都給予滿意的評價,唯有『名字』保有爭議。當時很多名字被考慮作為新相機發表時使用,一度 NIKKORETTE 這個名字將要勝出,沒想到拍版定案 NIKON,也是世界大戰時就使用過的名稱。

Nikon One 採用24×32mm片幅,在當時並不與美系的 Kodak 相容 ,儘管 Nikon One 幸運地進入歐洲市場。但 1949年 Nikon 改善了缺點發表了 Nikon M 取代了 One,由於M 片幅為 24×24mm 正方形規格,因此可相容包括Leica 24×36mm 與 Kodak 24×32mm 規格之間,終於可以打進美國市場。


Nikon M


1950年 紐約時報:“Nikon精準表現無懈可擊 激起眾多雜誌及媒體攝影師澎派熱情”


M 之後 Nikon 在 1950 年推出了 S 系列,這時的 Nikkor鏡頭可以在S系列,也可以在Contax 機身上交互使用。Nikon S 與 Nikon M並沒有太大的差別,除了新增加的閃光同步插孔外,另外就是搭配了新出的五款Nikkor鏡頭:Nikkor-W 3.5cm f/3.5、Nikkor-O 5cm f/3.5、Nikkor-H 5.0 cm f/2.0、Nikkor-P 8.5cm f/2.0和Nikkor-Q 13.5cm f/4.0。Nikon 不斷努力改進相機品質與操作,並開始獲得美洲地區的青睞,從而打破歐洲相機壟斷的局面,1950年紐約時報 (New York Times) 大篇幅報導介紹高品質的尼康相機以及尼克爾鏡頭,稱讚“Nikon精準表現無懈可擊 激起眾多雜誌及媒體攝影師澎派熱情”。


1951 Nikon S與多層膜C鏡頭

1957年 28mm-135mm通用觀景器Nikon SP



Nikon 以鏡頭起家,即使開發了自己的測距連動相機後,也沒有停下研究的腳步。早在1945年 Nikon 就開始為Nikkor鏡頭加上鍍膜(Coating)技術。雖然當時的技術僅能加上單層鍍膜,不過隨後 Nikon 發展出多層膜技術,早期的Nikkor測距連動相機的鏡頭上會特別為這種技術加註一個鮮明的紅字『C』,這個『C 』字代表此鏡頭擁有多層鍍膜(multi-coated),多層鍍膜可以減少鏡片表面的反光,從而將鬼影和眩光降到滅最低,同時增光透光性,改善反差和色彩還原。

Nikon 大多數C型鏡頭都採用標準命名與標號,通常 Nikkor 下來第一個字代表鏡片的數目,例如:『U (Uns) 即是1片、B (Bini) 即是2片、T (Tres) 即是3片、Q (Quatour) 即是4片、P (Pente) 即是5片、H (Hex) 即是6片、S (Septem) 即是7片、O (Octo) 即是8片、N (Novem) 即是9片、D (Decem) 即是10片。』還有,Nikon鏡頭常刻上「Auto 自動」(指是光圈葉片會自動收縮)、焦距(以mm顯示)和流水號。1954年Nikon推出了的第四個型號相機名稱為S2,1957 年更推出改良版 SP。這是Nikon在還沒有推出『F』系列之前最普遍的機種。Nikon為 S系列作出了很多新的嘗試,包括:快速捲片、退片桿、全視野觀景窗、和單件式機背鎖。所有這些改進,Nikon S系列相機使用起來更容易了。


圖左:第一台 Nikon F 相機;圖右:Nikon Photomic 衍伸機種(1959: 首創單眼相機100%觀景窗覆蓋率及大口徑轉接接環F-mount Nikon F 上市)



Nikon 劃時代的作品 『F』系列誕生


1958年尼康以光學鏡片、相機以及鏡頭於比利時的世界博覽會(World Expo)榮獲『Grand-Prix』的金、銀、銅三大獎,大滿貫的殊榮等於預告了 Nikon 即將為攝影史寫下輝煌的一頁。不過,Nikon 也發覺 SP 系列雖承繼了前代機種多方改革的特性,但產品壽命也相對到了盡頭;到了1958年 Nikon 推出 S3 後,已經積極構思下一代的機種取而代之。

多方的矚目下,1959年Nikon發表了F系列,成為 Nikon 第一台標準135規格單眼底片相機,Nikon F最大的特色是可以更換許多附件,例如:五菱鏡取景器、捲片馬達等,這時的F所配置的取景器是不帶測光的功能,僅有取景的作用。同一時期,Nikon 也沒有放棄 RF 機種,1959年3月,Nikon 更新改款了 S4 企圖延續 S 系列的命脈。 然而,價廉物美 Nikon F 相機很快地蓋過了 S4的光芒,1960年四月 Nikon 發表最後一款測距連動相機 S3M 後,自此關閉了 S 系列。(站長按:Nikon 曾於千禧年2000年2月推出Nikon S3 Y2K Limited Edition, 並於六月再推出一款 S3 黑色限量版,滿足復古收藏者)。

隨著,S世代的結束;總計從1959起到1972年 F2 推出為止,Nikon F 這個產品就橫跨了長達13個年頭,在現今半年一換的型號大戰中,這麼長的產品壽命實在相當不可思議!Nikon F不管在產量還是生命週期上,至今仍罕逢與之匹敵的對手。而 Nikon F 也經歷了無數小改款,並推出衍生機型,例如: 1962年 推出的 Nikon F Photomic,首次採用Cds原件測光,測量範圍為EV 2~17;1965年 Nikon F Photomic T,採用了TTL式的Cds測光元件,測光顯示為指針式,測光方式為平均測光;1967年 Nikon F Photomic TN 是 T 的改量版,測光方式將原來的平均測光改成中央重點測光;1968推出的 Nikon F Photomic FTN 則是F系列的最後一款,實現了最大光圈指示,並可以在觀景窗內可以看到快門速度。

關於 Nikon Photomic TN:
•1967年 開發中央重點測光系統Nikon F Photomic TN
•1971: Nikon Photomic FTN 裝載在阿波羅15號至太空進行拍攝,美國NASA選擇了Nikon Photomic FTN 裝載在阿波羅15號至太空進行拍攝月球的任務。


Nikon F2 見證慕尼黑奧運


1960: 越戰期間,96%的戰地記者選擇Nikon F & F2單眼相機


2006年奧斯卡頒獎典禮上與李安斷背山爭奪『最佳影片』由金獎。趕在1972年慕尼黑奧運會之前,1971年 Nikon Vertriebs GmbH成立 (現定名為尼康GmbH, 位於德國 ), 同時宣佈 F2 單眼相機面世。Nikon F2其實與 F 基本性能相差無多,但是最高快門速度提高到1/2000s,更適合體育記者拍照。Nikon F2 沒有安排測光功能,而同樣依照 Nikon F 系列的玩法,推出 Nikon F2 Photomic,也同在1971年推出,配備DP-1測光取景器,測光模式為中央重點加權平均,觀景窗內可顯示快門速度、光圈,測光範圍為EV 1~17; 1973年 Nikon 推出 F2 Photomic S,配備改良DP-2測光取景器,也簡稱為F2S,測光用LED顯示,代替原來的指針式指示,另可以附加DS-1進行快門優先自動曝光;1976 Nikon 再推 F2 Photomic SB:配備全新的 DP-3測光取景器,採用SPD作為測光元件; 1977年 Nikon F2 Photomic A,配備又一新 DP-11測光取景器,但測光元件換回成本較低的Cds,主要是配合當時剛出來的Ai系列鏡頭,是F2 Photomic的Ai版本;同年 Nikon 還有 F2 Photomic AS,配備DP-12測光取景器,採用SPD測光元件。 

不過,Nikon F2 與慕尼黑奧運會八字不合,F2 原本希望搭上德國慕尼黑奧運大顯身手,無奈慘案發生舉世震驚(站長按:巴解恐怖份子潛入選手村,屠殺以色列運動員流血事件,2006年導演史蒂芬史匹柏執導電影『慕尼黑』,主要故事除了記錄發生之慘案外,還加入了以色列當局後續復仇的故事);不受此一事件影響,1978年Nikon 又全心打造了 F2H 打算供給 1980年莫斯科奧運攝影記者使用,限量版只有501台,而且是為全鈦合金機身,配備特別生產的MD-100高速馬達和MD-100電池包,最高過片速度達到10fps。可惜奧運開幕前,又爆發蘇聯入侵阿富汗,美洲國家抵制奧運反對。結果,Nikon 沒有機會將F2H提供給歐美攝影記者,最後改成了公開出售。 


Nikon F3 邁向電子相機的里程碑



如果從今日的眼光來看,傳統相機發展其實與今日的數位相機相似。70年代中期開始,大量的中產階級消費者開始偏愛自動化功能的相機,尤其提供自動調光圈快門最受歡迎。Nikon 純機器式的相機不是太貴就是太重,雖在專業領域中累積了名聲,一般消費者卻不見得喜愛。於是 Nikon 又開始了新一波大刀闊斧的改革,在 1980 年推出了 Nikon F3,全面取代F2系列。F3大量使用電子控制原件,主要特點有自動曝光功能、具有8~1/2000秒快門速度、TTL 控制和可搭配 MD-4 捲片馬達,實現每秒五張的連拍速度。

Nikon F3 系列型號包括:1982年推出的 Nikon F3HP,配備遠視點取景器DE-3 HP;1984年推出 F3T 黑色版本,是 Nikon 極其稀有的鈦合金機身;1983 年 Nikon F3AF 是首次具有自動對焦功能的相機,配合DX-1 AF取景器和專用的AF鏡頭 Nikkor 80mm/F2.8 AF和Nikkor 200mm/F3.5 AF IF-ED,實現自動對焦的夢想。同年 Nikon 也推出了專為記者打造的 F3P,特點是快門按鈕處沒有快門線插孔。

Nikon F3 並沒有在 1988年推出 F4 的時候,劃下了休止符,而是採用了區分市場策略。不過,隨著原有的F3生產線轉往利潤更佳的 F4 ,F3 也隨著時代變遷而暫停更新與銷售。直到後來許多懷舊人士肯定 F3 出色的設計,終於喚得 Nikon 重新開模,在 1994 年推出 F3 Limited 限量版;並到了 1996 年 Nikon 再推 F3H 限量高速版,配合由MD-4馬達改裝的MD-4H,最高過片速度考達到13fps;紀念版不僅限量,且以鈦合金打造獨具保存和珍藏價值。


Nikon F4 鞏固專業領導地位


1988年 內建垂直測光感應器Nikon F4



雖然以 Nikon F 系列為故事主軸,在 Nikon 各級 F 系列開發的中間,其實還穿插了許多消費機種和新鏡頭技術誕生等,例如:1973年Nikon 率先取得ED超低色散鏡片技術、1979年Nikon EM系列是當時體積最小的SLR機種、1980年首度使用TTL(Through The Lense)測光系統、1982年可達1/4,000秒快門速度FM2上市,也是金氏記錄世界最暢銷的單眼相機、1983年單眼相機連矩陣測光系統Nikon第一台AF自動對焦相機 L35上市、1986年 Nikon推出F501內建AF自動對焦驅動馬達、1987 年 Nikon F401 是第一台內建閃燈的單眼相機。

時間來到了1988 年,這一年Nikon 推出了 F4 是第四代的底片相機,從外形看 F4 有著無比霸氣和專業水準,搭配電池手把更是犀利!而且內置捲片馬達、自動聚焦、多種測光功能,並有著Nikon一貫傳統:良好的機械性能、作工精密、可靠且耐用。 F4由義大利著名汽車設計大師 Giugiaro 操刀,講究功能操作外,還兼具當時的時尚美學。即使以今日的眼光來看,F4機身依然經得起考驗。F4不同於過去採用金屬製造,開始使用塑膠原件,機身外層包裹防震橡膠作為保護。

同時,F4還大量的採用自動化,性能之強就如同今日普及的傻瓜相機,按下快門即可拍照。不過,在控制上,F4還是保留了大量的傳統模式,也沒有在機頂上安裝LCD顯示面板,而仍以傳統方式顯示相關資訊。F4 最高快門速度和閃光燈同步速度分別為1/8000秒和1/250秒,具有雙重快門簾幕,以碳纖維和鋁合金製造,壽命可達15萬次。Nikon 並未為為 F4 開發太多的衍伸機型,一方面是旗下的其他機種系列已經成熟,另一方面也可能是 F4 完美的表現,實不需太多的修飾。Nikon 僅在同年12月推出衍生機型 F4s,可配備MB-21電池手把,使用6枚AA(3號)電池,並有垂直快門紐,此一機型還被 NASA 太空總署採用作為發現號太空梭升空時攜帶進太空的照相機;1991年 Nikon 再推出 F4E,改配MB-23電池手把,使用6枚AA(3號)電池或MN-20充電電池。




Nikon F5 登峰造極


1996年 1,005畫素RGB感應測光 Nikon F5


1988年除了Nikon機皇F4之外,還有1/8,000 秒快門速度 Nikon F801、以及專供F801使用之TTL-BL閃光燈SB-24閃光燈上市。1989年Nikon推出具有減低紅眼功能TW20QD、1992年可以潛水的水底單眼相機 NIKONOS RS 誕生、1992年具備多區域矩陣均衡補光系統 Nikon F90上市、同年超望遠1700mm變焦鏡頭NIKKOR變焦鏡頭1200-1700m f/5.6-8P ED跟著推出;1994年Nikon再獨創光學防震功能變焦相機 Nikon Zoom 700VRQD、也在同年世界第一台防手震消費型相機Zoom 700VR( Vibration Reduction )上市。1995年Nikon第一台數位單眼相機 E2/E2s上市,成為首台數位時代尖兵。

1996年Nikon再次石破天驚推出機皇F5,以世界首見1005點RGB測光、世界最快自動對焦捲片速度高達8 fps、Multi-CAM1300 五點對焦系統、高速閃燈同步、甚至與 Mac 或 PC 連線功能一鼓腦兒放送大利多,也可以說將底片機推入了另一登峰造極的境界。不同於前面的F系列,F5 只有一台衍伸機型 -1998年 Nikon F5 五十週年紀念版。衍伸機種不再盛行,除了其他產品線的分食外,其他競爭對手也在這幾十年間急起直追,大環境的壓力必需讓 Nikon 停下腳步思考未來。

即使如此,F5還是受到許多銀鹽攝影迷的喜愛,其鋁合金模鑄機身,鈦金屬觀景器外殼,橡膠面的質感使得握持更加穩重、高級感。一體成型的內置捲片馬達,防塵性與密封性令人更加放心。握把的設計顯然較F4更有人體工學的考量,穩定性極佳;不含電池機身即有1.2kg,裝好八顆三號鹼性電池,重量約1.4kg。


Nikon F6 最後的底片機


Nikon 頂級底片機大車拼! F6 vs. F5


2000年後數位相機撲天蓋地的興起,Nikon 自然也步上了數位潮流。1997年Nikon推出第一台消費型數位相機 COOLPIX 100 上市、1999年 Nikon D1是世界第一台每秒連拍5張的單眼數位相機、2003年Nikon 高速單眼數位相機結合無線區域網路連結及創意閃光系統 Nikon D2H 發表。

出乎意料地,Nikon 對於傳統底片機仍情有獨鍾2004年九月跌破眾人眼鏡推出『F6』,打破『F5』是最後一部傳統機身的謠言。Nikon 似乎希望這部被譽為最完美的傳統單眼機身能夠振衰起弊,期待銀鹽底片味再次喚醒傳統攝影族群的熱愛。


Nikon 頂級底片機大車拼! F6 vs. F5(機背)




Nikon F6 堪稱進入千禧年以來最高階的傳統機身,其幾項重要的特色,包括:快門單元可耐 15 萬次以上的使用,而且快門系統在每次使用時還會自動地檢查快門速度,並帶有補正設計確保精度。11區分測距 AF 系統、高精度的 3 D- RGB 多的類型測光、低振動、完美的操作聲響,還有高達每秒 8 張的連拍速度 (需另外購買 MB-40 );還有,通過更嚴格標準的環境測試,徹底檢驗各部的設計,達到 DSLR 所難以做到之防水、防塵甚至是溫度變化影響的極限(F6 可從 -20 ℃~+ 50 ℃之寬廣的溫度範圍內使用)。

F6 整體的機械設計更引進電腦 CAD / CAM 技術,達成效率化,這是前幾代 F 族所不敢想像的設計標準。F6 平時具備了約 5.5 張 / 秒的快速連續攝影能力和大約 7 秒的快速軟片回卷高速化裝置,並更進一步實現輕輕化、省電化,高耐久性,為專業的拍照目標而努力。創新的閃燈系統對應:採用最新的「 i- TTL 亮度調整」,提高快速攝影的可靠性。而且,外接閃燈 SB-800 或 SB-600 也可同步配合無線電操作等,多樣的拍攝環境設計。精密度極高的 F6 ,內建超過41種可調選項,可針對相機各機能作用和設定,調整其內容,這 41 種項目涉及更細小地變更系統的調整,以機背的液晶表示幕顯示特製的功能表畫面,同時配合設定4組記憶組,使用時可更方便地呼叫使用。


Nikon D70/D70s宣告邁入數位時代



很可惜的是即使是如 F6 如此強悍的機種,依然不敵數位現實!就在 F6 發表後不到兩年的時間裡,Nikon 突然在2006年1月11日宣布停產絕大部分使用軟片的相機,以更專注投入數位攝影領域(Nikon prepares to strengthen digital line-up for 2006)。此舉說明軟片相機的時代已經徹底結束,數位相機成為主宰的主流。雖然,F6和FM10這兩款專業底片相機暫時逃過一劫,並未在停止生產的名單當中,但一般預期停產只是時間問題。不管結果如何,稱霸將近 58 年的 F系列可以說是長路將盡,只留下追憶了。

長江後浪推前浪,2003年Nikon發表了D70,一舉贏得TIPA, EISA, CG Japen三大獎,成為年度最夯的數位單眼相機。D70正式發售日是2004年3月19日,預定生產台數70,000台,足見 Nikon 對 D70 的價位和品質深具信心。D70的感光原件,採用了總畫素624萬,有效畫素為610萬的原色CCD,延伸焦段比1.5X,也就是原來用在F底片機上的鏡頭,在這裡的焦段都將乘上1.5倍。為了讓 D70 擁有更快的反應速度,Nikon 特別新開發了影像信號處理器,確保鮮明的顏色再現,並保證暗部雜訊控制,加上提高了影像數據的傳遞速度、寫入規格、時間高速化等,讓 D70 得以以連拍3張/秒,充分掌握運動主體。



D70 測光原件採用了傳統時代以來「1005區域RGB感應器測光」,同時還能讓 D70 從CCD資料中獲得精密度極高白色平衡控制,5點AF自動對焦系統,結合「CAM900自動對焦模組」裝載,手動、自動對焦不漏失。EV-1的人工智慧結合AF補助照明,在暗處也能輕鬆自動對焦。內建彈出式 i-TTL 電子閃光燈,暗處或逆光時攝影、內部電子閃光燈會自動的彈出發光(攝影模式自動、肖像、特寫、夜景肖像下,也會觸發內建閃燈自動發光)。D70的重量約595公克,小型輕量機身,加上垂直把手,更方便操縱。另外,PictBridge相容規格,D70可與PictBridge 印表機連接,直接由CF卡輸出影像列印。

D70的推出,讓Nikon在DSLR大戰中,在中階機身領域建立橋頭堡。配合數位機身大賣,連帶著Nikon 也全力主打旗下的Coolpix 消費型數位相機系列。2004年Nikon發展出世界第一個能自動辨識人臉的自動對焦技術 COOLPIX 7900、同年也是在台灣第一台支援無線網路的COOLPIX P1上市,2005年更首創內建無線Wi-Fi功能的超輕巧數位相機 COOLPIX P1,同年4月27日,Nikon 推出D70小改款D70s,性能更加完備了。


D3及D300單眼數位相機、配備多項創新技術



隨著數位化及網際網路時代的來臨,2000年Nikon台灣總代理國祥貿易引進 Coolpix 系列數位相機與D系列單眼機身。除了建立快速服務與維修窗口外,也成功地讓Coolpix消費機系列與單眼相機系列進入各個通路。Nikon的品質與口碑,不僅履獲國外日本和歐洲TPCA大獎之外,在台灣地區也多次獲得 PC Home 和讀者文摘及各媒體調查最可靠的數位相機品牌,成為數位攝影領導的潮流。

2007年是 Nikon 值得紀錄的一年,這一年 NIKKOR 交換鏡頭總產量超過4,000萬支、也同樣是這一年新EXPEED先進影像處理系統誕生,並發表了D3及D300兩款中高階單眼數位相機。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原創數位影像處理概念「EXPEED」,不僅現在,未來的數位單眼相機及COOLPIX輕便數位相機都將受其影響。EXPEED 數位影像處理概念結合了影像創作及處理核心,整合 Nikon 多年的經驗和技術;
EXPEED並不單只是一個硬體系統,它的主旨在表達從拍照到影像處理過程中Nikon一貫的堅持與真實。高效能也是EXPEED所強調的特點,這一年的代表作:D3,高達14位元A/D影像轉換器及影像處理器提供了層次豐富、高畫質度和高品質的影像,發揮了FX格式CMOS的功能,還有高速表現(連拍及記憶卡寫入速度),具有消除雜訊的ISO 6400相等值高感光度(可設定到Hi-2 ISO 25600相等值),3.0英吋高畫質度TFT LCD螢幕,高畫質電視輸出,等先進功能。影像處理系統EXPEED的誕生,隨著相機性能日新月異,Nikon將繼續以尖端科技,讓未來更精采不斷。



2008全球第一台HD高畫質動態錄影D90單眼數位相機



Nikon專注於技術,也持續符合消費者的需求開發不同的產品,Nikon相信只有卓越的機動性、速度及品質,才能滿足創作的自由與想像這信念,這種意念促使Nikon締造攝影技術無數的世界第一。秉持對高品質影像的追求與執著,造就了先進產品。2008年,我們看到了D700單眼數位相機誕生、也是2008年全球第一台HD高畫質動態錄影D90單眼數位相機問世,伴隨而來的還有: NIKKOR 外接鏡頭總產量超過4,500萬支、Coolpix 系列發表全球第一台內建GPS定位系統P6000以及全球第一台觸控拖曳S60。

D90是全球第一台可錄製短片功能的DSLR,能夠以每秒約24幅的流暢速度拍攝320 x 216、640 x 424圖元或者HD720p(1,280 x 720)JPEG格式的短片。徹底打破以往,我們認為DSLR單純拍攝靜態照片的能力;加上D90的感測器大於普通的DV,在拍攝短片時也能保證具有更高的影像品質、優越的低雜訊和高ISO感光度性能。

靜態拍照與動態錄影將讓使用尼克爾可更換鏡頭的拍攝範圍進一步擴大,現在從魚眼到廣角鏡頭再到超遠距離鏡頭,都可以發揮捕捉富有創意的短片或生活中戲劇性事件。除此之外,D90的1,230萬CMOS,使影像具有極佳的細節表現和擴放能力。極其寬廣的ISO 200至3200感光度,帶來令人難以置信的低雜訊表現。還有每秒4.5張高速連拍,可連拍100張,令人難以置信的效能與表現,從Nikon數位歷史樹來看都是一大步。

D90通過420區RGB感應器,可精確讀取每個場景內的色彩和亮度資訊,並將其用於自動對焦、自動曝光和自動白平衡中。D90還可使用全新的臉部檢測系統和計算的資料來識別人物臉部,使得新得到的臉部清晰度和精確度,能以前所未有的銳利度和精確度表現人的臉部。而方便使用的即時取景模式(Live View),只要按下即時取景模式按鈕,就能啟動D90的即時取景模式,在3英寸、約92萬畫點真彩LCD顯示幕觀賞明亮、清新的影像,並且無需查看取景器便可舒適地拍攝。也是從F時代以來,攝影技術上的一大突破。

九十一年來,Nikon帶領攝影世界、開拓前所未有的新視野,世界上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有Nikon相機的使用者在紀錄著生活、發揮著攝影創意。我們相信未來的Nikon也將不斷創新,期待2009年與更遠的未來,看Nikon如何迎合需求、如何超越期待。

 

原文網址http://www.photosharp.com.tw/Photosharp20/News6633.html


發送私人訊息給  加入討論   引言   通知管理人員   預覽列印   轉寄   蒐藏      
     
搜尋:
欄位:
類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