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縣淡水]滬尾砲台 旅遊景點
霹靂貓(不在線上)
日期:2009-04-23 17:44
瀏覽:12502
回覆:0
發送私人訊息給  加入討論  引言   通知管理人員  預覽列印   轉寄   蒐藏     
# 1  

滬尾砲台位於淡水往沙崙的方向,過紅毛城後約一公里,右側有岔路後,通往滬尾砲台、忠烈祠與淡水高爾夫球場,現在已經有指標,很好找。循著車道向上,滬尾砲台就在淡水高爾夫球場旁。

滬尾砲台入口處的解說牌:

滬尾砲台是1884-5年中法戰爭後,劉銘傳為防衛台灣海防,在光緒十二年(1886年)聘請德國技師巴恩士負責督造本砲台,以西洋砲台為建築範本,劉銘傳親題「北門鎖鑰」門額。砲台坐北朝南,為一隱蔽性的暗砲台。形狀為矩形,由外而內有:土坦、豪溝、子牆、砲座、被覆、甬道及廣場。砲座及子牆由昂貴鐵水泥灌鑄而成,光緒十五年(1889年)大砲安裝完峻。

滬尾砲台有四座砲座,分別為12吋阿姆斯壯後膛砲一尊、10吋阿姆斯壯後膛砲一尊,8吋克魯伯後膛砲兩尊,現皆已不存。

在清法戰爭時期,滬尾砲台在法軍的砲轟下幾乎全毀。戰爭後,淡水為台北的屏障,引此劉銘傳加強此地的防禦,重修了滬尾砲台;同期還有全台多處的砲台。日治時期日軍撤走了滬尾砲台內的四門大砲,並將此地作為砲兵練習場;光復後,改由國軍駐防,直到民國74年 (1985年),指定滬尾砲台為國家二級古蹟,多次整修後開放參觀,目前由台北縣政府管理。


來,溫習一下國中歷史

1884年法國與清廷為了安南 (越南) 主權的問題,清法二國間爆發了衝突,法國派出海軍孤拔中將率領龐大的遠東艦隊來到中國,打敗了清廷的南洋艦隊,以及廣州與福州造船廠。南洋艦隊全軍覆沒,剩下的北洋艦隊在10年後的1895甲午戰爭中全軍覆沒。

法軍打敗了南洋艦隊後,接著意圖進犯台灣,加上基隆附近所出產的煤礦而出兵攻打基隆,有了基隆的煤礦,法國的艦隊將可窺視中國北方天津、青島、煙台等地;清廷在列強的環伺下,雖然敗多贏少但是並不笨,多少跟他們用了許多的外國軍事顧問有關吧?在此情況下,清廷自然不願意將台灣拱手讓人,於是急派劉銘傳赴台主持防務,進行增兵、增援。

1884年8月清法二軍在基隆港數次的攻防,8月下旬法軍攻佔基隆,但意圖順著基隆河而下攻佔台北,但是與清軍對峙於暖暖、獅球嶺一帶,那邊也是後期陸戰的主要場地。同年10月,法國艦隊砲轟淡水,幾天後法軍從現在的沙崙海水浴場附近登陸,當時清軍在將領孫開華的領導下埋伏在登陸點附近,加上法軍受制於地形,雙方死傷都不少,法軍也無法進入淡水,被迫撤退回艦上。

法軍二路分別被阻於淡水與獅球嶺一帶,認為短期無法攻佔台灣,從當年的10月23日起封鎖台灣,企圖讓台灣無法得到來自清廷的援兵,法軍這一方從越南與法國本土調兵前來。清軍的增援部隊從現在的台東附近登陸,與法軍在基隆、暖暖這個區域內多次的攻防,法軍進不了台北,清軍也搶不回基隆港,但是成功的拖住法國遠東艦隊,導致法國北上的計畫落空。直到1885年6月,清法和談才解除對台灣長達半年的封鎖,至今,基隆市區內還有當年陣亡法軍士兵的公墓。

在這場戰爭中,清廷發現台灣的戰略地位,因此在戰後宣布台灣建省,併委任劉銘傳為首任的巡輔,推動台灣的建設與防衛能力。因為戰爭多在北部,所以劉銘傳在推動新正也以北台灣為主,這時才開始讓台灣的政治與經濟中心移往台北,影響甚遠,並持續至今。

大家一定認為劉銘傳後來修築了許多新式的砲台,為何在台灣割讓給日本時沒有發揮防衛的作用。事實上,清法在1884年的戰爭時,日本有派船艦在淡水外海觀摩,他們也知道後來劉銘傳在基隆與淡水所強化的工事,在1894年的甲午戰爭後,台灣割讓給日本,日本記取法國的慘痛教訓,刻意的避開淡水與基隆,特地選擇偏僻的三貂角到鹽寮附近的海灘登陸,展開接收台灣的征戰。

當您來到此處,可能只會覺得,這是前清所留下的軍事設施,但此處正是當年的古戰場,僅以短短的說明,約略的說一下1884年所發生清法戰爭的歷史往事。

「淡水」舊稱「滬尾」,直到日治時期,淡水正式取代滬尾的稱呼。上面的說明還是以現今的用法作為稱呼。


#01
滬尾砲台售票口,後方就是淡水高爾夫球場

#02

#03
滬尾砲台的營門,這是唯一的出入口,門額上方式劉銘傳親題的「北門鎖鑰」四字。
由於此地算是軍營,所以不能稱為城門,而必須稱為營門。
另外在淡水地區還有一個砲台,也有劉銘傳親題的「保固東瀛」,但是該砲台不知在何時被夷平了,在哪也不知道。

#04
砲台是以子母牆的構造,左側為子牆,右側為母牆,具有掩蔽與強化防禦的功能;中間的壕溝,就有類似護城河的效果。

#05
看的出牆面很厚實

#06
營房,目前為展示作用,展示淡水的老照片與清法戰爭的一些史料

#07

#08
原貌呈現

#09
甬道

#10
上坡甬道,通往砲座

#11
甬道通往炮座的出口

#12
砲座,原本的大砲在日治時期被日本人拆走了,下落不詳,有一種說法是被熔掉了。

#13
砲座後方的矮牆
猜猜看右側牆上圓錐形的凹洞是做什麼用的?? 較遠處矩形的凹洞是做什麼用的??
聽解說員說,看形狀也知道是放砲彈用的貯彈槽,另外那個舉行的凹洞是放士兵們家鄉神明的,是供奉什麼神明就不知了,反正不是土地公,只有墳墓才放土地公。
解說員說,劉銘傳是安徽合肥人,所以他的軍隊大多來自於他的家鄉,這些兵勇們來到台灣,能不能回到家鄉都不知,想說死也要死在家鄉的神明前,想想這還挺悲苦的。

#14
廣場內一景
周圍是兵營與儲放彈藥的位置,中間是軍官住的地方,現已看不出原來的樣子

#15
廣場內一景

 

線上地圖

地址: 台北縣淡水鎮中正路一段6巷34號

 

 

發送私人訊息給  加入討論   引言   通知管理人員   預覽列印   轉寄   蒐藏      
     
搜尋:
欄位:
類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