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奔藝術節」+

於2019年發起的「牛奔藝術節」,為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於2018年成立之慢電視「牛奔電視」的年度性策劃節目。「牛奔藝術節」關注的是當代科技媒體藝術和各表演樣態的跨領域交匯與反思。其核心精神是以具實驗性的姿態來展開對於當代科技媒體和跨領域展演性之間關係的重新想像與提煉。
 
+「2019牛奔藝術節:臺灣水牛的東南亞身世,及其廟宇身體」+
臺灣水牛,向來是本土堅毅、質樸與勤勞的象徵。但臺灣水牛的身世,及其文化意義上的可能,要比我們理解的複雜得多。
 
臺灣本無水牛,萬年前的冰河時期,趁著海平面降低、臺灣海峽見底,第一批水牛徒步走過臺灣海峽,臺灣是他們躲過天寒地凍的寶地,但卻又於爾後的數千年間絕跡。十七世紀,荷蘭人殖民臺灣,從印尼爪哇重新帶進了水牛,明末清初,漢人為了開墾種植,也從中國帶進水牛,自此臺灣才重新進入有牛的世紀。
 
北藝大本無水牛,2005年,新加坡籍印度裔藝術家S. Chandrasekaran在亞太藝術節的演出,首次將水牛帶進北藝大校園。2019年的「牛奔藝術節」,我們邀請S. Chandrasekaran重回現場,重新發掘臺灣水牛的多重身世,及其文化可能。S. Chandrasekaran將以影響東南亞至深的印度文化、宗教以及儀式中,水牛的精神性位置,嘗試翻轉水牛的臺灣在地性之現實誤認。並且更進一步探討當行為藝術變成某種儼如儀式的行進,而儀式又隨著科技媒體構成社會生活基礎之多重現實的關鍵時刻,文化、藝術、身體、行為、儀式與科技媒體的混種質變,所折射出的想像與擴延可能。
 
》行為藝術直播表演:https://youtu.be/Pu7w9zvZC-Y
演出場次:
03/26(二)16:00—19:00
03/27(三)12:00—15:00
03/28(四)12:00—15:00
演出地點:北藝大鷺鷥草原
 
》座談:「媒體化儀式,儀式化媒體:身體、儀式、行為與科技的混種現實」
座談時間:03/29(五)14:00—16:30
座談地點:北藝大音樂廳後臺S1排練室
 
》詳細活動訊息:http://cat.tnua.edu.tw/?p=8688?rc=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