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專題 ‧ 人文藝術篇 旅遊景點
艾苔莞(不在線上)
日期:2021-01-18 09:47
瀏覽:2070
回覆:0
發送私人訊息給  加入討論  引言   通知管理人員  預覽列印   轉寄   蒐藏     
# 1  

城隍廟牛爺頭像藝術是人類精神文明中最美麗的追求。從娃兒的塗鴉,到學有專精的藝匠巧手,再到超越平凡眼光的藝家創作,都是為了滿足我們人生中對美的追求、對心靈感動和產生共鳴的渴望。這樣子的企求反映在生活中,就是將日常所見事物和心靈所感,利用各種素材,表現在作品中。

民俗中的牛

「牛頭馬面」在台人的神鬼信仰中,知名度相當高。祂們就是牛將軍和馬將軍,又稱牛爺、馬爺,負責捉拿和帶領陽壽終了的亡魂到地府,也有說他們管控奈何橋,遇到有罪的鬼魂就將其推落橋下;城隍廟或閻王廟內通常能見到他們的身影。其長相分別是牛頭人身、馬頭人身,台灣民間不只有祭拜祂們的神像,也有專門用來燒給他們的冥紙,上印「牛馬將軍」等字樣。這類因信仰所生的通俗作品,為了敬奉神明,即使造型古樸親民,卻也不敢造次;這一方面表達民眾心理,二方面也成為民俗文化中,重要的藝術類別和源頭。其它我們所熟知的民俗作品中的牛,還有像是剪紙、陶藝中的牛造型等等,只要稍加留意,可發現生活中處處都有牛藝術。增田福太郎 約昭和十年

繪畫中的牛

台灣過去是以牛耕犁的農業社會,牛隻處處,老一輩畫家的作品中不乏出現牛隻的身影;尤其當他們出國留學、思念台灣家鄉,或人在台灣,但欲以物傳達當時時空背景下的心情時,「牛」不只是項好題材,也是很好的紓發和表情工具。以嘉義人林玉山(1907-2004)為例,1927年他以〈水牛〉及〈大南門〉(兩幅畫均以牛為主題)獲得台灣美術展覽會(簡稱「台展」)東洋畫部入選,從此與郭雪湖、陳進同被譽為「台展三少年」;1935年的〈故園追憶〉,也以香蕉樹、竹林、檳榔樹、水牛、餵豬的農婦和夯土屋舍等台灣鄉村的特有情景表現,參加台展。其後他又陸續畫了〈雙牛圖〉、〈黃牛圖〉、〈歸途〉、〈放牛圖〉等等作品,尤其前三圖完成於第二次大戰期間,一方面從色料來源可顯現出當時的物資缺乏,二方面觀賞者也可從畫作的內容和時空背景,暗暗感受到戰時缺乏男性人力、題材須與緊張的時局配合的氣氛。其他如李石樵的〈黃牛〉、林惺嶽的〈生來自由〉、謝峰生的〈夕照〉、席德進的〈拖(蔗田)〉、李梅樹的〈牧場〉等等,也都是關於以牛為主題的台灣名畫。

黃土水銅雕<雙牛>雕塑中的牛

以牛為主題的雕塑作品中,最為人所津津樂道的就是艋舺人黃土水(1907-1930)的〈南國〉(另名水牛群像)(1930),為9 尺X18尺,由8 塊石膏浮雕組成的大作(今位於台北中山堂中央正廳背後);作品中有悠閒的牛和裸身的牧童,地上有各式農具,背景為台灣常見的芭蕉樹,深具台灣夏日農村風情的南國意象。可惜這幅作品來不及參加(日本)帝國美術院主辦的「帝展」,他即因病往生。黃土水另有銅雕<雙牛>,為一前一後、一母一公、一隻注視前方,另一隻低頭取食的兩隻牛;此作表現出對比哲理中的諸多二元關係,也有專家認為其「似乎也隱喻了前人種樹後來乘涼,和長者為幼者護衛把關的一種內涵」。其他如楊英風半抽象雕塑的〈春牛圖〉(另名鐵牛)(1964),朱銘的成名作木雕〈水牛〉(1976),均是雕塑界的名作,內容涵意也充分表現出台灣刻苦樸實的農牛精神。

黃土水的<南國>(另名<水牛群像>)

台灣的農村在機械化前,主要是以獸力和人力為主要的勞作方式。而獸力中最被農家所仰賴的就是牛,牛隻悠閑散步或勞作的情景,是台灣在工業化社會前的常景;牛隻的辛勞與質樸踏實,更是表達台灣傳統社會人民精神的最佳主題,所以以其為題的藝品自民俗藝術到學院藝術,自然不少。藝術是人生現實的反映,下回當我們看到牛藝品時,將不只會看到他的美麗,也會見到其形象背後的抽象意義。

雙牛圖 1941  歸途1944  

發送私人訊息給  加入討論   引言   通知管理人員   預覽列印   轉寄   蒐藏      
     
搜尋:
欄位:
類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