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台北奔牛節回顧 逸品分享
布列塔尼(不在線上)
日期:2020-11-29 14:50
瀏覽:3873
回覆:1
發送私人訊息給  加入討論  引言   通知管理人員  預覽列印   轉寄   蒐藏     
# 1  


全世界最大型、最成功的公共藝術方案,結合城市行銷與慈善募款活動的「Cow Parade(牛的遊行)」繼紐約、倫敦、巴黎等國際都會之後,2009年首度在台灣盛大舉辦!「2009台北奔牛節」號召上百位藝術家加入牛體造型創作,完成120頭彰顯台灣特色、同比例尺寸的藝術牛隻,是Cow Parade成立10年以來,於亞洲舉辦數量最多且規模最大的一次活動。

公共藝術新詮釋

Cow Parade從1998年於蘇黎士最初被開創以來,一直持續在成長和進化中,每個地區或城市的藝術家也會受到在地文化的影響,而有明顯不同的創意和詮釋,這也是Cow Parade在10年來在全球各地引起不同話題與風潮的關鍵。芝加哥在1999年6至10月,有數不盡的千姿百態的乳牛走上街頭,這是芝加哥文化局在新類型公共藝術計畫下推動的「芝加哥奔牛大遊行」。在這個藝術節中,公共藝術擺脫了特定基地以及由公家出錢的傳統作為,以更積極的方法擴散藝術對社會的貢獻。

台北教育大學文化產業學系主任黃海鳴認為,公共藝術節慶形成藝術嘉年華式的盛會,是都市行銷的最有利工具,更帶動都市的觀光,大大增益都市的財政收入,甚至產生附加的慈善價值。成功的掀起美國其他城市效尤,進而影響其他國家相繼跟進,使得節慶公共藝術節蔚為風氣,成為21世紀新生態的公共藝術之一。

一二O頭藝術牛參展

台北是全球第65個奔牛城市,在亞洲先前只有東京舉辦過小型奔牛節,台北有120頭藝術牛,在亞洲算是規模最大的展示。台北奔牛節被引進台灣成為一波波不斷推陳出新的長期活動,2008年5月到8月間的第一波活動,是推動「藝術家徵求計畫」。6月到12月間的第二波活動,是推動「企業贊助計畫」。10月到12月間的第三波活動,是「台北奔牛創作展」,開放華山的工作室讓大家一睹公共藝術的創作過程。同期間亦舉辦「小牛體驗營」(Baby Cow Parade),讓大小朋友在現場創作一隻屬於自己的藝術奔牛。

2008年12月26日到2009年2月1日間的第四波活動,是「春牛春市圈養聯展」,主辦單位「放(FUN)國際文創」有別於過去其他國家僅單純將藝術創作牛隻設置於街頭,作為公共藝術展示的固定模式,特別舉辦一場別開生面的牛年迎春聯展活動,在華山創意園區及信義新光三越A11館舉行「圈養」展覽,讓喜好藝術的民眾能有機會一次完整目睹上百件為台灣創作的藝術牛;另外信義新光三越六樓的文化會館從2008年12月31日開始,也展出上百幅當代藝術家的藝術牛創作手稿,還有全球Cow Parade活動十年來精選的藝術牛多媒體影展,現場並設立「親子小牛彩繪區」,邀請全家大小親筆揮灑創意,讓每個人都有機會參與藝術創作,帶領台灣民眾體驗一個全方位的藝術表現新感受。

接著是2009年2月3日到3月31日之間的第五波活動,「奔牛入市」公開放養街頭展示,作品將分布在台北市忠孝東路的縱軸區及信義商圈的廣場區等街頭,屆時將帶動城市規模的觀賞熱潮與文化話題。之後,將在4月間進行「慈善拍賣與捐贈」,並將拍賣所得捐贈相關機關,由受贈單位專款專用於推動台灣兒童美學與藝術教育。在台北的活動結束後,5月份牛隻將繼續遷徙到台中國立台灣美術館展出,7月初再遷徙到高雄趕搭世運會列車,盡量讓社會大眾有機會參與這個盛會。

匯集上百位創作者

主辦單位歷經一年多的籌劃,熱情邀約各界菁英加入奔牛節的創作,匯集了超過上百位創作者,包含知名藝術家如琉園創始人王俠軍、台灣文學家黃春明、藝術大師莊普、洪天宇、洪易、蔡根、林銓居、賴純純、徐畢華、吳耿禎、黃沛瀅、游文富;知名插畫家可樂王、眼球先生;時尚設計造型師黃嘉祥、林國基、吳昌怡;演藝圈的天王劉德華等知名藝術創作者,也廣發英雄帖公開徵件,招募了不少優秀的素人藝術家、學生和民間團體參與創作。

「放」執行長陳秉鴻指出,台北奔牛節的多元化與參與性,讓藝術創作打破人為界線的藩籬,不分領域、國界和年齡,只要創作者全心投入、發揮創意,人人皆可成為藝術家,讓藝術種子四處散落並向下扎根,使這活動顯得格外有意義。台北奔牛節「春牛春市」從即日起至2月1日止在華山創意園區開展,展區特別規劃了九大創意主題區,將上百頭藝術創作牛隻依不同主題展出,該展除了滿足民眾的視覺饗宴之外,也有創作者透過數位攝影程式或彈珠表層設計與民眾作互動,增加作品的親近性也增加更多意外驚喜。

全球在地化 城市新行銷

台北奔牛節藝術顧問黃海鳴認為,台北奔牛節當然是一種全球化新時代的城市行銷,一方面參與了全球的創意產業社群,另一方面更集結地方特殊創意與象徵符號,凸顯文化差異與城市魅力。它是一種新類型的公共藝術,讓藝術從嚴肅的殿堂走進廣場、商場和大街小巷。因此,說它是一種讓整個城市變成大藝術作品的《創意城市計畫》的觸媒轉換器或小規模練習場也不為過。

奔牛大遊行的成功,帶動了公共藝術的一個新生態。進入21世紀,節慶公共藝術從美國延燒到歐洲、擴及亞洲與大洋洲,全球大都市的街頭成為奔牛充斥的大牧場。有些不加入奔牛大遊行的都市,則自創品牌,建立都市公共藝術的自我風格,如柏林的熊、新加坡的獅子等。黃海鳴表示,台灣這次很聰明的將西方的乳牛和12生肖中的牛年春節等元素結合在一起;但是,一旦要更有效的行銷城市,可能要透過更具代表性的圖騰!

發送私人訊息給  加入討論   引言   通知管理人員   預覽列印   轉寄   蒐藏      
     
無圖示
作者:Meko(不在線上)
日期:2021-01-10 14:22
發送私人訊息給  回覆  引言  通知管理人員       
# 2  

很棒的活動!
     
搜尋:
欄位:
類別: